首页

“新‘食’代”食品科技前沿讲坛第二讲开讲

  5月14日,食品学院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新‘食’代”食品科技前沿讲坛第二场学术报告会。会议邀请美国肯塔基大学熊幼翎教授和西南大学赵国华教授作为报告嘉宾。朱蓓薇院士到会致欢迎辞,对两位专家长期以来对我校食品学科发展建设的支持表示感谢。食品学院350余名教师和研究生参加讲坛,讲坛由我校副校长杜明教授主持。

图片1.png

我校副校长杜明教授主持讲坛

  熊幼翎教授做题为“植物蛋白肉替代品研发面临的瓶颈挑战”学术报告,从加工过程和成分配方等制造技术方面对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进行比较,从营养与健康方面分析了植物蛋白肉,肯定了植物蛋白肉的研发空间和应用前景。他提出观点,从大健康角度,植物蛋白应该是一种选择,而不是替代或者取代。
  赵国华教授围绕“粉丝加工中的几个基础科学问题研究”做主题报告。他介绍了团队在“传统酸浆法改善粉丝品质的机理”、“芡粉种类对粉团以及粉丝品质的影响”、“木薯淀粉添加对甘薯粉丝品质的影响”以及“干燥方式对甘薯粉丝品质的影响”四个科学问题上的研究进展,紧密结合粉丝产业生产实践,以现代的科学理念,认识和挖掘改进传统食品加工问题,使师生对传统食品加工研究有了全新的认识。


initpintu_副本.jpg

熊幼翎教授(左)和赵国华教授(右)作特邀报告

  与会师生同两位专家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互动,专家就问题做了详细解答,既有宏观的理论高度、微观的科学阐释,还有技术应用的未来展望,使与会师生深受启迪,进一步开阔了学术视野。


讲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开展


  在当前疫情形势下,学院还将陆续安排多场食品科技前沿讲坛线上学术报告,进一步搭建高端、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方便师生与国内外专家学者面对面学术交流,及时跟进科技前沿发展动态,拓宽学术视野,深刻把握科技创新与发展大势,以积极、认真的态度为我国食品科技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附:特邀报告专家简介
熊幼翎,美国肯塔基大学动物与食品科学资深教授,科研部主任,IFT肉品科学分会前任主席,食品蛋白质化学与功能和肉品加工领域知名专家。共发表了SCI文章310余篇,在国际学术会议作大会特邀发言130多次,并组织了40多个国际学术会议。熊教授先后获美国肉品科学协会“杰出成就奖”(1995年)、美国化学协会“年轻科学家奖”(1997年)等多个国际知名奖项,并于2010、2012、2016和2021 年分别当选美国食品科学协会(IFT)、美国化学学会农业食品化学部(ACS AGFD)、国际食品科学院(IAFoST)和美国肉品科学协会(AMSA)会士。熊教授2015年1月获得素有“农业诺贝尔奖”之称的瑞典皇家农林科学院最高奖“Bertebos奖”,也是迄今为止获此殊荣的唯一华人科学家。熊教授是SCI期刊Journal of Food Science的前任科学主编,Journal of Muscle Foods副主编。目前担任SCI期刊Food Bioscience副主编,40多个国际食品科学和营养期刊的审稿人或编委,以及众多美欧和其他国家包括中国科研基金评委。

 

赵国华,西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曾留学于瑞典隆德大学和美国克莱姆森大学。曾获得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巴渝”学者、重庆市首批高等学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获得者、重庆市优秀青年人才营养科学奖、西南大学教学名师、唐立新教学名师等荣誉。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碳水化合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现任全国农业专业学位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组长,教育部食品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第二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营养与特殊膳食食品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社会职务。累计发表30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SCI收录论文100余篇,累计他引2800多次,H-指数28;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5项;开发转化各类食品新产品20多个。主编(副主编)出版教材9本。现担任《Chemical Speciation and Bioavailability》、《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Biomaterials》、《中国农业科学》、《中国食品学报》、《食品科学》、《食品与发酵工业》等学术期刊编委。

 

(文图/徐献兵   审稿人/周大勇、李淋)

 


来源: 食品学院 添加时间: 2022年5月17日